遊土樓,晨起信步閒逛是件令人期待與興奮的事,隨時會有不期而遇的人事物挑動著你的好奇心,讓你快樂無比!


 



進入洪川小學裡有一座「日新學堂」,是福裕樓的老三林仁山所獨資興建的。


 



清末,福裕樓主林氏三兄弟,經營條絲煙和煙刀生意事業發達後,首先想到的是教育事業,因為當時農村落後,前後村都沒有學校,兄弟三人分家後,老二仲山在洪坑村口獨資興建了一座光漢學校,現為下村小學。1903年,老三仁山在洪坑村頭又獨資興建了一所古色古香、中西合璧式學校日新學堂。當時汀州知府張星炳為學堂題字—“林氏蒙學堂,至今猶存。學堂門的對聯是:訓蒙心存愛國,為學志在新民”。


 



在往如升樓的橋頭,看見有人用竹籃挑肉賣,一位阿婆正在選購,好懷舊唷!


三十幾年前的台灣鄉村,還有不少肉販、魚販、賣豆腐的、理髮的、收鴨毛的、賣叭哺的........,各式小販用腳踏車或挑擔遊走於村莊間叫賣,銷售者與顧客間不只有買賣關係,長期建立的信任與了解,讓大家彼此就像老友般,哪天誰沒出來叫賣,誰家兒子媳婦鬧彆扭..........大家都彼此關心著。傳統之所以令人著迷,是因為有溫情,這是現代明亮舒適的超市所無法給予我們的。


 




阿婆正在付款,她的錢包在手帕裡呢!


土樓裡見到的阿婆都剪這樣的江青頭,可是我一點也不喜歡。我想,民國38年以前,她們一定跟我阿婆一樣,後腦勺上梳一個髻,髮髻用黑網套住,這樣才有客家阿婆的味道呀!


 




籃子裡裝的可都是黑豬肉,挺漂亮的!令有想選購的衝動吔!





原來阿婆住在如升樓,她買了肉回到樓裡,開始掃地,整理家務,看起來這樣的日子挺富足悠閒的。與大陸其他地方的農村相較起來,土樓居民相對富庶!


 



我們沿著如升樓前的小徑前行,路上的石頭排著美麗的圖騰,我邊逛邊讚賞先民的生活智慧。


自以為聰明的現代人,能否以前人的生活為師重新思考?老祖先建築時考量人與土地的和諧,就地取材,用最單的素材營造最紮實的空間,代代相傳,一棟土樓可以十代二十代人一直延用。而我們呢?工業化的材料看來美觀耐用,實則裝潢十年八年就重新再來,房子三五十年就打掉重建,而這些廢料堆疊在土地上則是幾百上千年才得以腐化。這樣糟蹋地球的方式也不過僅存幾十年或百年,全球暖化的問題已刻不容緩。什麼是綠建築?在我看來前人營造的生活空間就是綠建築。土樓建築帶給我們的,應該不單就工藝本身的讚嘆,更應參透與環境和諧共生的哲理。


 



對岸晨曦中的福裕樓





對岸晨曦中的光裕樓,這棟是洪坑最早的方形土樓!





踏在石板路上是會感動的!試想若能與爺爺或爺爺的爺爺走相同的路,那股傳承的使命是否更強烈?





小徑蜿蜒在洪川溪邊,一些民居就在小徑邊上,我們沿著小徑閒逛,可以看到一些晨起的人正在梳洗或吃早飯或餵養雞鴨,非常自然的生活面。


 



一群小鴨正在田間悠哉覓食




我們的出現打擾了牠們的自在,趴啦趴啦地群起跑上跑下。


 




悠閒的老人與狗


 




民居前盛開的絲瓜花,蜂兒也來悠閒採蜜。


 




坐門檻吃早飯的祖孫


 




門樓工藝精美的土地公




曾經輝煌的家廟


 



遠眺晨曦中的洪坑村


 


更多晨遊洪坑土樓群的分享在下篇唷!
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信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