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對苗族的印象是什麼?是會放蠱的苗女?還是一身絢爛奪目的銀飾?除此之外,頂多是一些來自於武俠小說對於苗族的敘述吧!


由於歷史的因素,漢人對於苗族總是負面的評價多於正面。以漢文化為主體學習的我們,從不曾以尊重欣賞的角度來看待苗文化,此次的黔東南人文之旅讓我對苗族有了重新的認識與了解。


不了解苗族歷史的人很難想像,有著華美服飾的苗族是世界上最苦難的民族之一。苗族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民族,他們的祖先早在五六千年前就生活在黃河中下游地區,過著農耕的生活。那時由於人類文明剛自漁獵進入農耕,部落人口不斷膨脹,對生存空間起了爭奪。我們的炎、黃二帝所屬部落在此時誔生,聲勢日益壯大,開始併吞其他部落。蚩尤是九黎部落首領,他驍勇善戰,但最終還是不敵炎、黃部落聯盟,在涿鹿之戰慘敗。傳說中九黎部落就是苗族的先民。


九黎部落戰敗後元氣大傷,到了堯、舜、禹時期,大部份的苗族先民離開黃河下游開始南下到長江中下游地區,形成"三苗"部落。三苗部落與堯、舜、禹的部落發生衝突,部落瓦解,苗族先民被迫從平原遷入四川江西湖南的山區。之後秦、唐宋等封建王朝的不斷用兵圍剿,苗族先民再度往西南大山裡遷移。


這支苦難的民族就這樣跋山涉水進入中國西南莽莽群山中,主要聚集在苗嶺一帶,形成許多部落村寨,各成一支,他們在此開荒野,修田園,以不同的方式傳承著祖先留下的文化。深入探就才發現,在中國五十幾個少數民族中,苗文化是多樣的、複雜的、豐富的。


苗族是沒有文字的民族,而服裝承載了苗族綿延幾千年的文化,服飾上展現的繽紛複雜圖騰,記錄著苗民對遠方故土及遷移的記憶,璀璨而豐富的服飾就如同一種特殊的標記,無論遷移到那裡,服飾是他們相聚的暗號。至今,在各種大型節慶時,擁有同一服飾的苗族人都會穿著自己傳統的盛裝,不遠千里趕來相聚。


雖是一個漂泊的民族,苗族人奉行著先祖男耕女織的農耕生活,代代相傳,生活文化傳統及服飾均能保存傳承下來。苗家的小姑娘從小就得跟著母親學刺繡,如果不會這些技藝是很丟臉的事,也會嫁不出去。她們從小就在母親跟前,邊繡花邊聽母親講述本民族或本支系的故事,年齡稍長,就要為自己縫製嫁衣。出嫁那天把自己縫製的嫁衣一一穿上身,當天換越多套嫁衣,代表這個女孩子越能幹。


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是我從沒想過的,旅途中我買了幾本關於苗族人文的書籍,閱讀後才發現苗族與我們同屬中原民族,在中國西南的窮鄉僻壤裡,他們依舊深深地保存著中原遠古祖先們農耕的智慧,不畏艱困,成為世界上最頑強的民族之一。


了解這支民族後,我有一種歷史對不起他們的惆悵。我們總以自己民族為觀點來看待別的民族,用權利駕馭他們,在歷史上不斷追趕他們,把他們的反擊看做侵略。在這個世代裡,教育讓我們學會尊重,尊重人,尊重大地萬物。是不是我們能透過旅行、閱讀、交流,進而了解、尊重、欣賞?懷抱謙卑的心,尊敬的態度,生活多一分和諧,生命才能永恒長久。


下一次當我們再造訪少數民族時,請別再鄙視其簡陋的生活,去看看人家如何敬畏天地?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?如何保存老祖先留下的好山好水?你將學會更謙卑,更尊重。


 


 



2007.7.26 經過前一天的下雨及坍方等待,這天早晨的陽光特別受歡迎。拉開飯店的窗簾,前方就是凱里市民族體育館,仿侗族建築設計。


 




黔東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節慶活動大多會在此舉辦。



 



大陸許多地方的建築元素都保有當地文化特色,這是值得肯定的。像這棟樓就保有侗族建築元素。




這是公車亭,仿侗族的風雨橋。




這是侗族人的歌詞哦!侗族人沒有文字,這些符號每個都有其特殊的含義,刻在樂器上,手一摸就知道接下來的歌詞是什麼了。




黔東南州少數民族博物館裡的吊腳樓模型。

 







 



我買了一個如下圖一樣古的竹飯盒回家,這是我此行最滿意的紀念品。


飯卣(ㄧㄡˇ) 。有很多種不同的造型,工細又環保,我超喜歡這些竹器。


 













繡工精細的帽子。




這是展出的苗族素人畫。





繡工苗族信奉"萬物有靈"的原始宗教,在苗族盛裝的各種刺繡、挑花、臘染的圖案中,浸透了各種神話傳說。紋飾中,、鳥、魚、蝴蝶、古榴與人的形象結合在一起。苗繡技法種類繁多,有平繡、挑花、辮繡、打結繡.........,針法之複雜令人眼花撩亂。


以下是我拍自展出的服飾上或繡片上的圖案: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


 



蠟染是苗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染色工藝,多用自然界植物如楓香樹、板栗殼、馬藍、梔子............等作原料



 


 


我們到黔東南州少數民族博物館的前幾天,剛好這裡舉辦凱里原生態民族文化藝術旅遊節,所以博物館裡除了原本陳設的展示品外,還有一些民族藝品及服飾展售。


以下我們試穿的這些苗族盛裝是苗家婦女一針一線縫製成的,衣服上的刺繡圖案都是分別一片片繡,一片可能要花上幾十天甚至幾個月才繡好,然後再組合而成一件衣服,製作上非常耗費時間人力,傳統苗族婦女一生都會為自己縫製幾套這樣的盛裝。


但隨著文明入侵,已不是每位年經女孩都習得這項技能,老一輩人手工製作的盛裝不再只有展示苗族文化的功能,它已成為一項藝術收藏品,深得許多人的喜愛。有些腦筋動得快的人,便積極地到各村寨去收購這些老衣服,幾百塊錢一件對這些山村裡的苗民來說是一大筆數目,很多人因此就輕易把自的盛裝賣掉了。據說這樣的老衣服在黔東南逐漸在減少中,有些村寨意識到文化的流失,已開始規定村民不得再出售。


我們徵得其中一攤展售者的同意,把這些美美的衣服穿在身上,頓時展現出不同的風格與氣質。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
 


苗族的婦女因為經常下田勞動,每個都顯得黝黑老成,四十幾歲看起來就像我們這兒的六十歲般。其中一攤的老闆娘她說她已經四十五歲了,而且有了孫子,她猜佳玉30歲,猜我32歲,我們暗自竊喜,也不好多說什麼...........


看看照片中的我們,穿上苗家盛裝是不是個個都成了美麗的姑娘?難怪在他們眼中我們至少年輕十歲。


 


 


 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風信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